徒有其表,难道我们住的一直是“假民宿”?
电视综艺节目《向往的生活》第二季即将播出,铺天盖地的节目宣传再一次将民宿带回到大众视线中有故事、有冲突、有浓浓的人情味,这大概就是民宿最吸引人的地方。民宿不仅仅只是旅游过程中酒店住宿的补充,而是一个独立的,有故事的,有心灵触动的业态。但是当民宿走上了标准化、规模化,我们是否还能体验到熟悉而温暖的人情味?是否还能找到最初的“诗和远方”?民宿是否正在变成一个“伪概念”?
一、民宿的“伪概念”缘何而来
民宿,原本是个“舶来品”,起源于欧洲,兴起于日本和我国台湾,后来发展至内地,逐渐成为文艺青年出行的首选。近年来,国内民宿市场一片火热。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《2017年中国在线短租行业研究报告》显示,2016年中国在线短租市场交易规模为87.8亿元,2017年达到125.2亿元,预计到2020年,民宿市场能达到300亿元规模。但是随着游客对于民宿需求的增加、资本的大量介入,许多民宿与其最初的概念开始渐行渐远。
什么是民宿?回答这个问题有点困难,因为民宿发展到今天,它已经很难再用一个简单概念去界定。一些美丽乡村的民房可以改建成民宿,西湖边的特色小旅馆叫民宿,莫干山高大上的野奢酒店也叫民宿。
百度百科这样定义民宿: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,或者闲置房屋,结合当地人文、结合当地人文、自然景观、生态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,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,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。现在民宿界奉为圭皋的台湾民宿,大体上都是如此。但在国内,民宿的发展却有意无意走上了标准化、公寓化、酒店化的道路。
1994年,台湾开始推动由国家下放资源的“社区总体营造”政策。一股民间与官方结合的社会重建力量很快形成。一大批专家学者、社会精英甚至白领学生都投入到乡村的保护和重建中去。经过二十多年发展,“社区总体营造”为台湾乡村带来了根本改变:基础建设改头换面,配套设施完善齐全。更为难得的是,社区营造并没有割裂当地人与人、人与土地、人与乡村的关系,原来乡村社区型关系、地方文化特色得以充分保留。这种硬件提升和软件保留的“社区营造”,直接成为了民宿发展的坚强后盾。
一方面,乡村基础建设的提升,为民宿的经营提供了硬件便利,另一方面,乡村乡情的关系生态得以保留,为民宿提供了软性的配套支撑,使得民宿的客人能够体验到完整的乡村生活状态。
近年来大陆的民宿业发展异常迅猛,积累了一些特色化运营的经验。但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历史驱动力的影响,这一点,对于大陆民宿的发展来说,显然较为弱势。十年前,莫干山洋家乐的野奢酒店、设计师酒店出现后,恰到好处地满足了政府、投资者、参与者等多方面的利益需求。自此,“莫干山模式”开始成为国内民宿发展的样板,各种打着民宿旗号的野奢酒店、精品酒店、客栈层出不穷。可以说,莫干山让“民宿”的概念发扬光大,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让部分人错误地理解了民宿。
虽然我们还在说要学习台湾民宿,但客观上,大陆的民宿已经越来越趋于一个“伪概念”。以至于台湾民宿协会的负责人在一次民宿论坛上公开表示:大陆的民宿其实已经超过了台湾民宿,只是你们已经不是民宿。
不难发现,台湾民宿和大陆民宿的发展有着截然不同的模式,在台湾,户主大多通过利用空置房屋并由房东自主经营,这不仅使民宿有了民俗性和人情味,也大大节省了民宿的建设投资和日常运营成本。因此在大环境和基础配套基本一致的情况下,民宿之间的竞争要素自然而然的落到民宿本身,一个有故事的主人、一间有情调的房子,就成为他们能够比拼的唯一差异点。反观大陆民宿行业,动辄投资上亿,除了成本过高,收益回报期较长等问题,其实从本质之上已经背离了民宿的初心,陷入了房地产开发的怪圈。
民宿的核心是一种休闲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,其核心竞争力是注重消费者自身的体验感和对当地文化的融入感,而不是利用一个新颖的建筑外观,外加一篇渲染情怀的网文的“伪民宿”,或者是披着民宿外衣的酒店公寓。民宿同质化严重、故事性缺失、人情味流失、地方性消失的问题亟待解决。
二、去伪存真,民宿的灵魂是什么?
说完民宿的概念,我们来说说民宿的灵魂究竟是什么。它绝非是外在的模式化的东西,而是体现在内在的对本土文化和生活方式表达。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德村志成曾指出:“发挥特性,展现个性,体现温性,这是民宿的三大特性,但现在民宿还普遍缺乏温性,且复制品太多了,没有创意感。下一步的民宿还是要往个性化发展。”
在一路高歌猛进之后,今年民宿行业进入了调整期、洗牌期。在行业的大浪淘沙中,民宿自身的灵魂是什么?
1、细节打动人心,让民宿更“走心”
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,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。民宿不再单纯是游客过夜的场所,大众化、毫无特色或者缺乏内涵的民宿不再具备竞争力,在民宿的特定空间里,屋主人的情怀很容易被放大若干倍,被具有相同情怀的客人感知。“走心”越来越成为消费者在满足物质需求之后需求的新走向。文化创意意在细节打动人心,民宿是旧乡愁和新乡土相结合的产物,只有让客人感到有温度和灵魂的生活,才能迎合当今“走心”的消费需求。
浙江丽水有一个很有特色的民宿,主人会要求你换上他为你提供的一套服装,这个服装是精心缝制的亚麻的布料,穿起来很舒适。穿上这套衣服不由自主的成为这家民宿场景当中的一员,暂时远离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和那张脸上的面具,而成为这个民宿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2、挖据地域特色文化,打破同质化瓶颈
民宿经济的红火吸引了投资人的进入,这其中,有情怀驱动的媒体人和设计师、有线上OTA、有地产开发商、还有要打造美丽乡村的政府。求热求快使得民宿丧失个性化和文化底蕴,“千家一面”的同质化现象已见端倪。一位莫干山的民宿业主说,这两年,新建的民宿看上去全是旧木材、土胚房、鹅卵石,有些大同小异。
台湾的民宿十分注重多元化发展,很多民宿融合了当地的自然和人文元素,再加上创意和美学的元素,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主题民宿产品。宜兰的民宿强调田园乡村主题,垦丁则以南阳异国休闲风为主,花东民宿强调原住民文化的奔放与山海相遇的激情,台北九份的民宿以矿山小镇怀旧为主题,苗粟县的民宿则散发着浓浓的客家风情。
3、提供定制化软性服务,注重体验感
作为亚洲民宿的鼻祖,日本民宿素来有着体验感好、主题性强等特点。比如德川家旗下的某某建筑被打造成小酒店,就会把德川家的历史放在里面,也会让大家体验木屐和传统歌舞。再如在富士山周边的温泉旅馆,会把富士山的瓷器、传统美食等融入进去,同时客人入住的时候可以领到一个背包,里面有徒步的装备,从细节和服务上为住客提供宾至如归的感受。
参考来源:
中国行业研究网,《别让伪民宿毁掉真情怀》
艾瑞咨询 《2017年中国在线短租行业研究报告》
END
美 编 | 李晓飞
推荐阅读
范周 | 学习《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》:树立新观念,探索新蓝海